D5:新沟(1350米)~二郎山隧道(2170米)~泸定(1400米)|征服二郎山

早上全体起床的时候约莫六点半,推开窗户,半山云雾缭绕,雨后空气清新,美极了。

早饭,面条,肉汤的,难吃极了,多年来第一次剩面。

七点五十出发的时候,沿沟还看到很多骑友在收拾。九公里左右缓坡到山脚,开始只有上没有下的不归路。抬头望,云层间闪出一隙蓝天。单车档位调到最小,埋头苦蹬。就如同在滚轮上疯狂奔跑的仓鼠,脚下生风,但地面岿然不动。

不知什么时候,感觉头顶有阳光洒下来,蓝天把云层越推越开。能感觉到强烈的紫外线灼烧着裸露的皮肤,渐渐闻到高原的味道。

到二郎山隧道的时候,上午十点五十。这约莫25公里路程,800米爬升,刚好用时三个小时,比我们昨天艰苦预计的用时要少的多。事实证明,正如很多“过来人”事先宽慰的那样,对于二郎山,战术上的重视是应该的,但也不用太心怀恐惧。

二郎山,海拔3,437米。从1954年老川藏公路通车到2001年二郎山隧道建成,从四川到西藏的货运及客运,都只能经过围着二郎山盘旋而上,因为海拔高,气候多变,常年冰雪、暴雨、浓雾、泥石流、滑坡不断,被称为“川藏公路第一险”。后来在长达十余年的时候里,为了保证安全,川藏公路二郎山段都采用单向管制通车。十到二郎山隧道建成,才结束了那一段历史,保证了全天候通车。并且,隧道的贯通,使得路线缩短里程25公里,缩短行车时间3小时,并避开了事故、灾害频发的高海拔路段。

站在隧道前,心里想,要是没有这个隧道,一来就要爬3000+米的高山,恐怕很多骑行客在这里就得打道回府了。

如今,318是大热线路,隧道口聚集着各种各样的旅者,跟团的、自驾的、骑摩托车的、骑自行车的,大家刚经过艰苦努力,此时精神和身体都放松下来,趁着休整时间相互攀谈闲聊。这个时候,仿佛天下驴友真的成了一家。

买了一把拐枣,长得跟珊瑚虫似的野果,摘下来放嘴里,酸酸甜甜。

补充了能量,稍事休息,下山。

二郎山隧道全长4176米,双向通行,大小车辆很多,速度也快,因而空气很差。用魔术头巾包住口鼻,只是蹬。

听说了二郎山隧道的两边不同天,但在穿出隧道的那一刻,还是忍不住“哇”了一声。进隧道以前,虽然偶有阳光穿透云层,但云层依然厚,缠绕虬结,低低的罩在天空。而一出隧道,云朵骤然飘远,不再连绵缠绕,而是一大团一大团,挂在天边。天很蓝,蓝得耀眼。

出隧道还有两公里上坡才到垭口,我们停下来加衣服、加餐。俯瞰,就是大渡河。

一个老婆婆在兜售樱桃,个头很小,入口却甜,更重要的是,十块钱能买一小篮子。在成都,樱桃可是高贵的水果,得攒钱。

下山二十九公里,走走停停,用了一小时。我的刹车很硬,捏的双手酸痛。半路有只狗冲向小黑,好在下坡车速快,很快甩开了。此后,小黑说,他冒了一头冷汗。

川藏线有很多流浪狗,甚至凶猛的藏獒,有些见人就追,也算是骑行必历一险。

到泸定天色尚早。三年前我来过一次,对这个县城的唯一印象就是泸定桥。从小读八路军“飞夺泸定桥”的故事,以致于如今一提起来这座桥,脑海中自动浮现戴圆军帽、绑白绑腿的八路军战士脚勾臂缠,像蛇一样沿着铁链飞速前进的画面。泸定桥,多年来做为我党的宣传工具,成为宏大叙事的一部分,代替了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事,听得耳朵和心里都起了茧。

商量着吃顿大餐,以庆祝我们翻越的第一座大山。在泸定桥对面的坡上找到一家"青花椒鱼庄",点了四斤多鱼。小N说他想吃鸡蛋,又让老板给煎了四个蛋。结果,结帐的时候,鱼是明码标价,没法坑人。但人家原来不卖鸡蛋,菜单上没有,正好做文章:每个八元!

交涉半天,我扬言要打电话投诉,才最终同意减半。

坑人的鱼庄


这是二度泸定,红色的、闷热的、有饭馆坑人的泸定!

夜宿大渡河边,窗外河水咆哮,浊浪翻滚,日夜奔流,与人无关!

早上出发前的新沟
爬山路上




隧道本身并不起眼,但在进藏旅人的心里,是座里程碑

脚下就是大渡河


课文里的泸定桥是没有桥板的,八路军要纵卧铁练之上,一边躲避敌人的炮火,一边飞速前行

附一首《歌唱二郎山》,那个年代独有的红歌:

  二呀么二郎山,哪怕你高万丈,
  古树那荒草遍山野,巨石满山岗,
  羊肠小道那难行走,
  康藏交通被它挡。

  二呀么二郎山,哪怕你高万丈,
  解放军铁打的汉,下决心坚如钢,
  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

  不怕那风来吹来不怕那雪花飘,
  起早晚睡呀各个情绪高,
  开山挑土架桥梁,
  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。

  满山红旗飘,公路通了车
  运大军到边疆,开发那福源,
  人民那享案。

  前藏和后藏呀处处受灾殃,
  帝国那主义国民党狼子野心狂。
  人民痛苦深如海,日日夜夜盼解放。
  中国共产党呀像红太阳。
  解放军真坚强,下决心进西藏,
  保障那胜利巩固那国防。

  前藏和后藏呀真是好地方,
  无穷的宝藏没开采,遍地是牛羊。
  森林平原到处有,人们财富不让侵略者来枪。
  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,帐篷变高楼,荒山变牧场。
  侵略者胆敢来侵犯,把它消灭光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by 山野红杏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病隙碎笔

一个叫新和的小镇|广西游记(三)

读圣经(十五)|圣保罗的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