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乡记(Day1)

长途旅行的前夜,和姐姐们以及老妈,围着餐桌聊天喝酒,喝多了。清醒的时候,总觉得她们的话题很无聊,不屑参于。只有酒过三巡,才终于能够放松下来,自己也无聊起来。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讨厌,更多时候,觉得她们讨厌。
因为喝酒,耽搁了收拾行装。因为宿醉,起得也晚,出发时十点了。
天气很好,车子上路,二姐才笑,怎么那么二呢昨晚喝那么多酒。我说可不是,明知我要开车还灌我酒。
是句玩笑话,其实喝酒这事,我从不用人灌。
二姐幅驾,父母坐在后坐,五年来第一次回家,情绪都很高昂。我从后视镜里,看到父亲脸上挂着不易察觉的微笑,听我们闲聊。母亲不时侧身问他,有没有晕车,冷不冷。父亲年轻时候,我从没听过他说晕车。生病以后,话越来越少,只能通过表情或身体语言揣测他的不适。有次载他去南郭寺的路上,上山几个弯拐下来,毫无预兆地吐了。后来每次坐车,都不断问他有没有晕,想不想吐。再没有过,但一直在问。
我打趣我妈,你好心疼老汉啊。
我妈说,你看你个瓜娃。
然而也不知道怎样,话峰一转,变成了控诉我爹年轻时的“罪行”。他如何在她生病时说她装病,他如何三不五时找茬吵架,他如何对所有人都比对她好……说到激昂处,语带哽咽。二姐在一旁帮腔,不时回头问,大,你记得你那时候的坏不?
不记得。我爹说,表情安详。
那如果现在是我妈生了病,你会不会像我妈照顾你一样照顾我妈?我问。
我爹不吭声。二姐说,你娃问你哩。重复一遍我的问题。
不知道。我爹说,还是安详。
剑门关的山很美,路过很多次,从没去过景区。以前剑阁县办过半程马拉松比赛,想着下次去参加,然而后来无疾而终。
担心老爹受不了久坐,下午三点就结束了行程,住在汉中。
像带婴儿出行,轮椅、纸尿裤、纸尿垫,少了什么也不行。幸亏有二姐在,不然我自己完不成这趟行程。
午晚餐就近吃了大盘鸡,竟然不是汉中热面皮和菜豆腐。小店的老板娘很会做生意,直夸老妈显年轻,给她看她母亲的照片,说九十多岁了,摔了几次跤,每次骨折,一躺几个月,很受罪。
汉中位于川陕交界,行政上属陕西。大盘鸡拌的是机器面,而不是手工扯面。老板娘解释,秦岭以南的人,还是更喜欢米饭,扯面不太有销路,面和多了卖不掉不好储存。而这种机器加工的面条,可以冻冰箱。虽是机器面,还是有嚼劲,比我家楼下的好。
回酒店睡了一觉,傍晚起来,看窗外,乌云密布,山雨欲来。
步行探索周边,两公里外在“江南驿”吃了碗擀面皮。面食始终是我们西北特产,这东西成都没有。
汉中是三国重镇,诸葛亮曾从这里出发,五次北伐征魏,最终第五次命毙五丈原。《三国演义》里讲说“六出岐山”,属艺术加工了。秦腔剧目《孔明祭灯》继承了小说的讲法,孔明在病入膏肓时回顾往事,戏词里也说自己“六出岐山”。而实际上,据《三国志》,诸葛亮率军五次北伐,只有两次到了岐山。我没怎么看过《三国演义》,但我从小听这段《孔明祭灯》,对诸葛亮的印象并非什么“多智而近妖”,而是觉得他很累,总是病殃殃的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病隙碎笔

一个叫新和的小镇|广西游记(三)

读圣经(十五)|圣保罗的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