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成花的树|成都系列
![]() |
芙蓉花 |
成都简称为“蓉”,昵称“蓉城”。
据说这个“蓉”的由来,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。后蜀的末代皇帝名曰孟昶,此人是个文艺青中年(只活了47岁),爱音律和芙蓉,他在位时期,让成都遍植芙蓉树以为观赏。就像现在河西走廊上的左公柳一样,芙蓉树因此在成都开枝散叶,繁衍了一千多年。因为这一层历史,1983年5月26日,经成都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决定,命名芙蓉花为成都市市花,成都因之成为蓉城。
一千多年前,成都市也不知道有多小,没准走不出如今的一环路。想像每到秋天,家家户户门前芙蓉树冠盖,大朵粉红掩映其间,该是很动人的。
写到这里,我竟然泛起一丝乡愁。有一年五一,从成都开车回老家,离家越近,越多杏花。半山连绵的,人家门口的,那时候突然意识到,原来老家有这么多杏花啊!小时候吃很多杏子,还和小伙伴们去山上偷别人家的青杏,但好像没注意过花,没注意过原来杏花那么美。
芙蓉花如今在成都的地位,恐怕有些有名无实了。一定还是有的,我在浣花溪公园里见过。可能还在其它地方见过,这会儿搜肠刮肚,却想不起来。个人见识,当然不足以反应真实世界的样貌,但像打碎的一面镜子,多少能反射些太阳的光辉。
若问年轻一代,成都有些什么树,第一时间跃入脑海的,恐怕是银杏,或者桂花、腊梅,甚至是无香的海棠。
银杏太夺目了,也确实常见。每个社区,每个校园,几乎都有银杏。那怕只有一棵,深秋一到,自会发光,你很难忽略它。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,是成都人熟知的赏银杏之地。每年秋天,涌入很多人,长枪短炮,丝巾飘扬。十多年前,尚算年轻,没那么多俗世纷扰的时候,每年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去应个景。如今,人过中年,朋友们都散落天涯了,别说银杏。我还会在上下班的路上,隔着车窗看见三环路上的银杏树,看见天府大道上的银杏树,但每次看见,都像头一回见。
银杏夺目,桂花夺鼻。九月份,银杏还是绿的,桂花就悄悄黄了。你先闻到的是香味,再抬头找寻,才在枝叶间发现米粒大小的黄花。几乎突然之间,这香味就闹得满城风雨了。成都的桂花树很多,每个人每个秋天,除非嗅觉失灵或者闭门不出,否则,很难逃避这香味。干嘛要逃避呢?除非过敏。或者除非在有些人的嗅觉里,这种香味反而是种臭?榴莲、臭豆腐、折耳根!
再说腊梅。成都有个三圣花乡,三圣花乡里有个幸福梅林,幸福梅林里全是梅花。腊梅是冬天的礼物,像桂花一样香,也像桂花一样黄,比桂花更珍贵。很多成都人,寒冬腊月,周末开车去幸福梅林,买一枝腊梅,放在后座载回家,然后整个冬天,家是香的,车也是香的。我当然买过,但很不幸,不到一周花就谢了。后来知道,因为我家有暖气,它受不温暖。自此,每年冬天,看到别人买腊梅,也只有咂吧嘴的份。
不是有句地球人都知道的鸡汤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吗?很奇怪,我小时候见到的这句话,配得都是红色的花,如今想起来,不负责任地断言:是红梅,甚至搞不好是海棠!但也是直到来了成都,才知道红梅和海棠,都是不香的。
张子曾经曰过:
人生有三恨
一恨鲥鱼多刺
二恨海棠无香
三恨红楼未完
海棠种类繁多,成都最常见的是贴梗海棠和垂丝海棠。初春季节,府南河岸,海棠贴梗。也是十多年前,住城里的时候,常在海棠花下逛。至于垂丝,我想不起来哪里更有代表性,也许我从来没把它和樱花清楚区分,甚至桃花。
春天是我最迷惑的季节,成都繁花似锦,很多花儿长得太像,傻傻分不清楚。梨花和樱桃及李子、贴梗海棠和红梅、垂丝海棠和樱花以及桃花,他们都太像了,至少远远看去是。忝为成都人十几年,自诩八九不离十,仍然不免看走眼。北方的旅人,大半是不行的。我移民成都前,大概只见过梨花和桃花,还有李子花。
这篇本应写树,结果我大部分在写花。自诩文艺中年,也不能免俗。普罗大众,爱花更甚爱树。因为和花朵比起来,树还是太低调了。
但要和我爹相比,也算进阶。二十年前,他初进城,总是好奇,道路两旁的树,为啥不是苹果树或者核桃树。这些树又不能结果子,栽来干啥?
成都的树种很多,远不止我列的这几个。成都的树也很年轻,和这个国家与城市的历史不相匹配。如果你是一个外来的游客,游荡在成都的大街小巷,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