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岸用语随想
五一小长假中。
其实想写下来这句的时候,第一时间想到的是“连假”,要不是经过“百转千回”,就脱指而出了。
之所以有百转千回,也是因为经常看到有人说要警惕台湾用语大陆化。我每次看到这样的说法,都想说很多大陆用语也台湾化了呀,但总是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例子,只好做罢。
当然,“连假”这个词在墙内是没什么人用的。我第一次在facebook看见台湾人说228连假,根本不知道是啥。请教后才明白,就是我们的小长假或者长假。但那时候我的好学程度仅止于此,228是啥没记住,只记住了连假是啥。
写到这里,想复习一下228,但命运就是这么鬼使神差,google搜索罢工了,连续几次都是“该网页无法正常运作”,换了服务器也不行。
只有用bing,搜出来的还是百度百科,如下:
1947年2月27日,国民党警员于“台北天马茶坊”的街头查缉私烟时,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。之后人民开始围观,警员想掏枪驱逐围观群众,却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(送医次日死亡)。
1947年2月28日,台北市民罢市、游行请愿要求交出罪犯,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,激起了民众的愤怒,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。几天之内,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。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,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,进驻台北,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,运动最终失败。
二二八事件是台湾现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,之后台湾紧接着实施长达38年的戒严。
百度做为信源,在我这里排名末尾,所以也就看个大概。
说回来两岸用语这件事。
有次,我问@战地岛民 ,是不是台南的出租车上有卡拉OK装置,可以想唱就唱。没错,我就是看了《孤味》起的疑惑。结果他的回答是:
我初时以为他看漏了一个“出”字,补充提问,我说的是“出租车”,不是“租车”。然后马上意识到,台湾人民的出租车,都叫计程车。大陆倒是两种叫法都有,但台湾人没准不知道什么是出租车。然后我还想到,这个问题我早在问岛民之前就在@吴郭义 主席为首的“党部”群组里公开提问过,也没得到回答,没准也是因为群里的大陆人不知道答案,而群里的台湾人,看不懂我的问题,哈哈。租車那是包下遊覽車出遊吧 很多遊覽車都有這種服務啊 陸客團也很愛唱
在港台文化强势输入的那些年,大陆人是以学港台腔为时尚的,虽然偶有批评声音,认为做作,但并没有上升到怎样的高度。如今,风水轮转,很多港台演员来大陆拍片,他们会为自己的台词发音着急,观众看着也会出戏。
久而久之,他们的很多用语都会改变,这些改变也会带入到生活当中,带给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。不只是演员,还有两岸交换的打工人。
前两天看了《军中乐园》,那个时候金门岛上说什么话的人都有,陈建斌说蹩脚的山东话,万茜讲普通话和上海话,陈大发、阮经天是地道软糯的台湾国语,还有四川话,台语等等,一点都不违和。最早看的《孽子》也是。只是那时候不大懂得这些历史背景,也没有做太多联想。如今,总是感叹,那一辈“外省人”过世前,两岸出于隔离状态,但语言上、习惯上的联结,比如今这个看上去互融、互通的时代,仿佛还要紧密得多。那时候,政治是政治,亲人是亲人。现在,为了政治,亲人都能反目。何况,也没什么亲人了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