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间断的人|读书笔记
我一直喜欢双雪涛,但这个集子里打头阵的同名中篇,说实话我没太看懂。时髦是赶上了,AI呢你想。有可能也是双雪涛第一次涉及科幻主题。他以前写了很多魔幻设定,这次这两个AI人物多少和科学沾上了边。但你指望双雪涛能写出多硬的科学幻想,也不大现实。不过是个AI的壳子,内里还是那些人性纠葛、幽暗、无法实现的执念。
我在书刚买来时,答应朋友读完寄给他。他是东北人,他说他要支持一下双雪涛。也不是非要买才算支持,是吧?双雪涛这么浪漫理想主义,他一定会同意的我意见的,是吧?何况,一本书,被一个人读完之后束之高阁,从此不见天日,我总觉得没有物尽其用。那书应该会觉得幽怨吧?不久前,我还送了一本《文城》给一个陌生人。
但过了两个月了,才突然重又想起这件事。赶快问朋友要来地址,原想着直接寄给他,我从其它渠道也能读。但从书架上拿出来那一刻又觉得心有不甘。我从来没有买了书不拆封的,甚至极少不读完的。于是赶进度。每天读点,花了一周。
最喜欢的是《刺客爱人》,它很像另一个版本的《平原上的摩西》。杂糅了武侠、盗墓、悬疑等风格的凶案,打乱的时间线,交错的时空,注定的命运,最终交织成一点,你会轻叹,啊,原来是这样,掩卷沉思。
《香山来客》里,有个女孩从美国回来,他跟别人介绍自己时说,别担心,刚隔离完。她不说的话我都忘了。这四五年来,极少中国的小说和电影再提及新冠,提及隔离。中国这两年电影票房屡创新高,但电影里没有口罩,没有核酸,没有人被医院拒绝,也没人被深夜转运,更没人葬身火海。
二三十年前的下岗潮,给双雪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,他的创伤似乎永远不会愈合。但有时我会想,他不过生于1983年,父母辈们被用完即弃时他十岁都不到。七八岁的少年,知道什么呀!但他的文字,又不像是装腔做势,他小说里那些人,永远在找注定找不到的东西,永远顾左右而言他,永远悲伤、永远错乱。
什么时候,他会舔新鲜的伤口呢?也许永远不会,永远没有机会,于是依旧只能写陈年旧事,继续顾左右而言他。
他小说里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。他小说里也没有同性恋。
我希望有朝一日,他能写一部长篇,写尽这个时代的悲欢。但我对此也有点悲观,这个时代,已经不允许有人胆敢窥其真容了。也许,得等到很多很多年以后,站远了才能看。像是如今看大宋,像是陈忠实写《白鹿原》,像是张贤亮写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》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