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|国庆

“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”,从前说的是白云出书的盛景,如今拿来形容中国的国庆,倒是更加贴切。

国庆很厉害。为什么说厉害呢?因为全中国唯一一个和春节放假时间一样长的假日,就是国庆节。也因此,国庆是全中国人口大迁徙的第二个黄金时段,第一个当然就是春节。

人山人海在两个时间段都通用。中国的休假制度也算是实行了很多年,但并没能做到一视同仁,体制内员工休假基本能有保障,体制外,全看老板良心好坏。对广大体制外的底层劳动者来说,能正常休完周末已经是烧高香了,更别说那些传说中的带薪休假。不能选择假期,人们的出行需求,便没办法分散满足,只能都集中在国家法定的长假。因而长假期间,无论是高速公路上,还是旅游景点,那可真都是人山人海。

春节还好,毕竟中国的传统,是春节要在家过。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面过春节,但传统就是传统,管不了全部,我还管不了大部分吗?小样。也因为这个,集中到国庆长假的旅游需求就更加旺盛。现在每年国庆假期,选择留守的人,一大景致便是看朋友圈里各种高速路秒变停车场,各种景点摩肩接踵走不动道的抖音视频。

景点人挤人之外,还有一大盛景,那便是“万里江山一片红”。我记得以前不是那样的,国庆最多是党政机关的事,大门口拉一横幅“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**周年”,再象征性地布置几面国旗完事。不知道从哪年开始,每到国庆,城市的主干道两旁几乎全部要换上新鲜的五星红旗,隔几十米一个,可不是小家子气的小红旗,是真的大红旗。我每年看到这种阵仗,总会在心里嘀咕,这得花多少钱啊?

一面旗子从材料到安装(高空作业),少说也得100块吧,以成都的规模,总共要布置多少国旗,我也算不出来,也不敢算。

也不知是不是记忆偏差,总觉得今年的阵仗没有往年大。我家门口的路上,往年国旗要挂到视线之外,今年就只挂了地铁站周边。

也许,百年党庆耗费的真气确实有点儿多了?2021年,当全世界都在疫情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时候,只有我党带领中国人民,超然物外,毕竟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,于是,没什么事能大得过百年党庆了。整个六月份,几乎每个国有单位,都在组织文艺演出,在唱红歌,在为党的生日激情奔走。有个国企工作的朋友,那时候许久不在微信群冒泡,出来一次就说唉呀哎呀忙死了,问他忙什么,说忙着排练、忙着找场地、忙着准备献礼文艺汇演。“我们单位光场地费就是50万的预算呢”,匆匆撂下一句话,又跑不见了人影。

我年轻时候没什么自主意识,党国说啥就是啥。近些年,随着被自义主义策反,对于各种旗帜标语的逆反心理与日俱增。意识到国旗、国歌、各种标语横幅都是简单粗暴地洗脑宣传的一部分,甚至会形成压迫,我就再没在任何公共场合唱过义勇军进行曲。每次马拉松比赛的赛前,都有唱国歌的仪式,我都是混在人堆里神游的那一个。

2018年的苏州太湖马拉松,选手何引丽本来有望取得女子组冠军,但在冲刺阶段有工作人员冲上来往她手里塞国旗,影响了节奏,被外国跑者反超。更严重的不是丢冠问题,而是何引丽在接到国旗跑了几步以后又将国旗扔在了地上,结果,此事引起舆论哗然,很多人揪住这一点不依不饶,认为她扔国旗就是侮辱了国家。后来何引丽解释因为当时下雨,递到手里的旗子被水浸湿,变得很重,确实影响速度,不得以扔在了地上。其实哪里需要解释,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干扰比赛是件多么不应该的事,何况是冲刺阶段。再说,真要为国增光,得个冠军难道不是比手里拿个国旗挥一挥来得实在的多?

还有某年,我参加某国外马拉松赛,通过某个中介机构团体报名,最后成团大概四五十人。比赛前一夜,组织者在群里说第二天要发小国旗,拿在手里跑,再三强调不能半路扔掉。很多人附和,对,那怕不能完赛也不能扔掉国旗。我捧着手机直翻白眼,第二天连赛前集合拍照都没有去,生怕被强行塞面国旗。

我到过的国家不多,不知道还有没有像中国人这样热爱国旗的。据说韩国人以前也很爱国旗和国歌,听到国歌声无论在做什么,也要停下手里的活计行注目礼。在反应“光州事件”的电影《华丽的假期》里,军政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假装撤退,示威民众欢欣鼓舞时,国歌响起,所有人立正行礼,唱起国歌。然而,国歌正是军政府发起总攻的信号,国歌在播,民众纷纷倒在血泊中,光州事件,以失败告终。

我刚翻墙出来那一年双十,在facebook看到很多台湾人也爱晒和青天白日旗的合影,以为跟中国人一样的情况,起初有点儿小吃惊。后来,渐渐明白,那是另外一种心境。

写到这里的时候,我正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游玩,所到的县城,都是红彤彤的,比汉地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明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一天,今天还颇显冷清的高原,明天也将迎来大批游客。

除了休假和向国旗行注目礼,最近几年,还多了一种仪式,那便是国庆档的献礼电影。从《建国大业》开始,到过去连续两年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、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今年是《我和我的父辈》。看起来“我和我的**”很有可能成为固定格式,占据以后每一年的国庆档电影院,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之于春节一样。所幸的是,从片名可以看出,这个系列一开始概念太大,终究会越拍越小。然而,我和我的父辈这个片名,仍然在强行主旋律。一个人和父亲的关系,无论好坏,总能是真实存在的。一个人和父辈的关系,就不知要从何说起。以一敌众,也不怕寡不敌众。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病隙碎笔

一个叫新和的小镇|广西游记(三)

读圣经(十五)|圣保罗的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