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拢倒拐
因为成都的马路,不像主流北方城市,环线也大概讲究个东西或者南北走向,其中干支道路,更是当然可以用纵横交错来形容。成都不是,成都的环线,是真正的环状的,你很难从中厘出来东南西北。和环线交叉的进出城干道,以放射状向外,以上帝视角从空中俯瞰,可以看到一张巨大的蛛网。
所以,成都的地名,虽然也出现方向指代,比如南站、东门、北大街等,但成都人具体而细微的日常对话里,基本不会出现诸如“往东往西往南往北”这样的指示。
你在北方的街头问路,人家大概率会告诉你,沿这条路往北走到头,再往东五十米就到了。但在成都,这样的对话里的指向动作成了必须,变成“往前走,抵拢,倒拐”。“抵拢”是四川话里“走到头”的意思,“倒拐”是四川话里的“拐弯”。如果不配合手部动作,这个“倒拐”还得加上左右。但绝不会有东西,亦或南北,因为,在成都辨别方向太难了。
我的方向感本来就不大好,在北方生活,多数靠道路走向配合太阳位置判断方位。即便如此,要在电话里告诉约会的人我在某个十字楼口的某个角,通常都要费半天劲。因而,来到成都,习惯了不用再跟别人强行东南西北以后,对我就成了种解脱。
因为我不大喜欢走回头路,跑步也好、骑自行车也好,甚至开车,也总想找一条从未涉足的线路,所以我依然经常迷路。好在,智能手机时代,即便在荒郊野外,导航也能让你马上回到正途,更别说在城市里。所以迷路并不是个大问题,有时候倒提供了你认识世界的机会。
做为众所周知的基建狂魔,中国近些年大兴土木,城市越来越大,成都也不例外。十五年前,距市中心天府广场十公里的三环沿线,几乎就可以被称作“郊区”了。现如今,从前被称为“郊县”的地方,如今都成了“区”,和从前的市中心通过条条大马路连在了一起。尤其成都的南沿线,因为市政府南迁,带动整个城市重心南移。有句调侃,成都往南的路,最后一定会直达太平洋。
因为要写这篇文章,站在十五六个年头的终点回望,我曾经认识的每一条路,好像都重新修过了。有些路,十多年来从未停过,比如连接洛代和成都的成洛大道。记得十年前,我骑车去洛代古镇的时候,跨三环的成洛立交还在修。后来又连接了高架,再后来下穿,再再后来地铁,直到今天,有些段落仍在打围中。
插曲:在星巴克写东西,隔壁有个码农在视频面试。听见对面问能不能接受加班,答曰能能能,以前上班的公司也经常加班到一两点。突然有点心酸,想起周星驰电影里那种饿极了会扑在地上抢吃的的桥段,落在身上的拳脚,是顾不得了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