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雪涛作品
![图片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XB6vqFCa3j2o8Y3qVo5zsQZKdF-Saz1p5209TbzsIoimXOu_6qjIdsKsfeFD0pXitdeg-t8RcLDfvpbO5NYPKi-izzGI3kISHSOOTNWfOboME11oyr3mM-MWCMZ_ZY7sgyk7O1AsWWT4/w445-h640/image.png)
我读的第一本双雪涛是长篇小说《聋哑时代》,之后又连续读了两本短篇集,《猎人》和《平原上的摩西》。个人观感,长篇一般,流行主要可能因为沾了书名的光。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书名一看就让人产生无限联想。而内容,其实没有书名那么劲爆,说的都是个人记忆,只是隐约能触摸到时代伤痕。 所以真正让我喜欢上他的,其实是这两个短篇集。他的短篇,展现了《聋哑时代》里所没有的灵性,有些人物疯疯颠颠,故事惊心动魄。也有些故事,平淡无奇,却余味悠长。 《女儿》里的作家“我”,他有些神经质,后来对于无头无尾的年轻小说家的态度近似癫狂。他给他写邮件: 你还活着吗?还像一个正常人一样,怀着无数无法满足的欲望活着吗?那样最好,不要太认真。如果有人来杀你,请你告诉我,我有一匹马存在保险柜,我可以现在骑着马去救你。 《跛人》里,两个年轻人私奔,打算去北京看广场,半路上遇到个跛子,跟跛子喝了酒,打了架,北京没去成,两个人的爱情也无疾而终。 小说的结尾,双雪涛写道: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刘一朵。没有人找到她。现在的我,大部分时间在北京生活,偶尔回家。我从没有遇见过她,即使在天安门广场,在全国各地来此朝圣的人流里,我也从没遇见过她。 我也没见过有人在那里放风筝。不过据我观察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那里确实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。 这篇的主线故事非常平,但双雪涛要讲的,其实并不是主线故事,而是那些将说未说,想说又不能说的话。那个萍水相逢的跛子,他从哪里来,要往哪里去,他为什么哭,双雪涛都不说,要靠读者去想象。 而关于天安门广场,他也几乎什么都没说,但如果你是他的读者,你便知道有些东西就埋在那里。 而他对于“广场”的执念,不止于此。《平原上的摩西》里,甚至非常直白地写到广场静坐,只不过不是北京。可能也正因为此,一度这本书缺货,坊间怀疑是不是要遭禁。当然,现在不缺了,还出了新版。 《平原上的摩西》是短篇集的名字,同名主打应该算中篇,是双雪涛最好的小说。这一篇里,他没有卖弄文字,也没有魔幻高概念,收起以往的流里流气,以非常严肃的口吻,讲述了一个悲悯的多人命运交织的悬疑命案故事,故事里有温暖有人性也有时代有悬疑,还有一点点爱情。故事里的人物,独立叙事,多线并行,直到最后才交汇解密,很像《我的名字叫红》的写法,但比奥斯曼土耳其亲近得多。 《平原上的摩西》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,已经定档2021年12月24日,主演周冬雨和刘昊然。预告片搞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