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也喜欢《芭比》
我是个阴阳怪气的人,也格外喜欢阴阳怪气的电影。大概可能因为幸存者偏差还是啥,我甚至觉得自己练就了一种本领:能从不阴阳怪气的电影里看出阴阳怪气来。 像《刺杀小说家》和《封神第一部》这样的电影,不用说是阴阳怪气的。因此这两部片子,也是有生以来唯二两部甘心自来水的电影,见人就安利啊,每天刷票房啊,就担心人家亏本。 也因为曾经睡着在鲁迅所说的“铁皮屋子”里,后来机缘巧合睁开了眼,于是也颇吃电影里的“觉醒梗”那一套,每次都觉得人家在说我。像是《芭比》,就拿这件事翻来覆去做文章,每次都能成功让我”上钩“。 这个电影的名字非常”直男不友好“,我猜除了正儿八经的影迷外,没有多少直男会主动去电影院看一部”洋娃娃“电影。别说直男了,就连我,起初看到这个名字,也相当不屑一顾。好在微博关注了很多电影博主和女权主义者,才使得我虽迟但到,终于赶上它在中国上映的末班车。 看的是早场。早场有很多好处,比如便宜,我就只花了26块钱。还比如小孩子少,防吵闹。中国电影不分级,中国的年轻父母也不走心,几乎啥电影都会有小孩子。小孩子坐不住,又看不懂,非常干扰别人的观影体验。但《芭比》也没能完全避开,还是有妈妈领着小女儿,那孩子全程在问问题,好在,还算是比较有教养的孩子,声音压着。不像是看《长安三万里》,一些孩子跟着李白背诗,然后大着声抱怨电影无聊。这种当然也不能全怪孩子,带着孩子来的父母有一大半责任。那是将近三小时的电影,孩子不懂,大人也不懂它对孩子来说注定无聊吗?前几天我鱼姐说她儿子想去看《奥本海默》,因为R级看不成。我心说,偷着乐吧!在中国,孩子被当成大人,大人被当成孩子。 《芭比》放映时”捣乱“的不光是孩子,还有几个直男,跟女朋友来的。我左边那一个中途出去买饮料,回来后一直玩手机。好在隔了一个座位,对我的影响倒没有太大。我身后那个,开场半小时,问女朋友,你觉得无聊不?然后展开大讨论。还有身前一个,突然玉臂竖沉,足足举了有三十秒,大概是在挠腋下?我几乎要伸手帮他挠的时候,他放下了。 其实整个影厅,不过就这些人。《芭比》做为爆款,截止8月7日全球票房已过10亿美刀,位列2023年第二名。距第一的《超级马里奥大电影》不过3亿。马里奥已下线,《芭比》在很多国家还未开化,将来某天跃居第一是大概率事件。话说马里奥也很神奇,要不是蹭《芭比》的新闻,我甚至没听过这个电影。发现B站有,想说看看神通,然而会员之外还要交2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