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, 2022的博文

西门庆其人

话说写完上一篇“淫器”,我说干就干,马不停蹄花了不到一个小时,就把后29回的“维基文库”版《金瓶梅》做成了电子书。没有图片的干扰,这次可说轻车熟路,又是自己阅读,也不用讲究太多视觉上的冲击力,gitbook一次搞定。 然后一口气读到了80回,给西门庆送了终。 《金瓶梅》的阅读体验,有点儿像去年完成的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,篇幅都很长,因为细节过于丰富,一开始感觉有些“枯燥”。前半段经常怀疑自己,能不能坚持读完它。但后半段,经过日日相处,和这些人物混熟了,他们的日常,便好像也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。如果说前半段阅读是在坚持的话,后半段就有些急切,想知道这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人,他们的命运是否会和今世的你有所关联。 那当然是有关联的,克里斯朵夫也愤青,也怀疑宗教,也为爱情、欲望挣扎一生。西门庆虽然和克里斯朵夫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,但那些生死、劳苦和欲望,都是相通的。 克里斯朵夫是罗曼·罗兰着力塑造的“个人英雄”形象,西门庆不是。我在读《金瓶梅》的过程中,经常会想,作者是如何看待西门庆这个人的呢?或者,蓝陵笑笑生是希望读者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呢?我其实直到西门庆魂归西天也没找到确切答案。 他自然算不上个好人,甚至是传统意义上的“恶人”,好色贪杯,不择手段。为了得到潘金莲,和王婆设计毒死了武大。和家人来旺媳妇私通,设计诬陷来旺,将他发配回乡。 顺嘴提一句来旺媳妇,她和西门庆此前也是你情我愿,颠鸾倒凤,到后来西门庆收拾她家男子汉,眼见无力回天,她自挂房梁,以死名志了。这是《金瓶梅》前八十回里唯一一个“倔强”的女子。但也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她,贞节烈女?显然也不对。 就像也不知道怎样用一个词,那怕几个词去形容西门庆一样。“酒色之徒”、“纨绔子弟”、“恶霸”……好像我们传统意义上如果拿这些词去形容一个人,那他基本上就是个无能之辈,坏人,不值一提。但认真看过《金瓶梅》就知道,西门庆除了贪酒好色,荒淫无度,仗势欺人之外,他其实还有很多被后世的主流舆论隐藏了的技能。 比如他很有管理能力,以一己之力,统领着清河县甚至更远疆域的商业帝国。看看那媒婆文嫂的话: 家中放官吏債,開四五處鋪面:緞子鋪、生藥鋪、綢絹鋪、絨線鋪,外邊江湖又走標船,揚州興販鹽引,東平府上納香蠟,伙計主管約有數十…… 数十?啊……好像也还好。但,那是几百甚至上千年前。正是有这样的能力,才能修那么大的房子,养活那么一大家子人。他家的房子...

《金瓶梅》里的删减版淫器

图片
放在明代,这当然是个相当先进的文本,据说《金瓶梅》之后,有个“情色文学”的爆发期。但毕竟是古代,印刷和传播技术都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,加上,也许确实都没办法和《金瓶梅》相提并论,因而传之后世的也不多(或者纯粹是作者孤陋寡闻)。 我说先进,主要还是指它在“性事”上的直白。中国人历来保守,尤其是敢做不敢当,敢干不敢说的“假道学”,过了几百年到现在都没变,甚至考虑到世界观念在飞速转变,而我们在性的隐晦层面,绝对是在美滋滋地“逆行”。君不见,B站引进的“正版”《鬼灭之刃》,堕姬那个性感的爆乳装,都有人不忍看,活生生给人家加了个抹胸。 B站版截图 原版截图 写到这里,想起来今天微博上流传的一个视频,陕西某地某公安干警录的一段,警告广大群众不要看黄色网站,因为老大哥一直看着你哟,会找你谈话的哟! 你说说还有多少无底线的事,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呢?监控这种事嘛,人家美国偷偷做,生怕群众知道了。咱们倒好,光明正大,义正辞严,咋滴?怕你? 唉呀,感觉又出现逻辑悖论了。我本来想要说它们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,满肚子男盗女娼来着。结果一说起监控,突然人家这么坦荡,现场打脸了,啧! 那就不继续说它们了,说回《金瓶梅》。书中有段写王三他娘的: 雲濃脂膩黛痕長,蓮步輕移蘭麝香。醉後情深歸繡帳,始知太太不尋常。 我觉得最后一句特别妙,兰陵笑笑生写一个上层社会的中年寡妇寂寞深闺,人前端庄,人后似虎如狼,难得地隐晦,因而意味深长。 其实改巴改巴用在西门庆身上,或者用在它们身上,会更贴切呢。但不要指望我改,我不会。 西门庆这厮,搞接待时满口以“学生”自谦,装得像个读书人,说得都非人话。实际上全书一百回,没见过他读一秒的书。而在性之一事上,那可是颇能人所不能。本来器大活好,又肯钻研。他有个淫器包,感觉是个很厉害的百宝箱,里面的情趣用品,也是我想像不出来样子的。 第三十八回写西门庆会王六儿: 西門慶見婦人好風月,一徑要打動他。家中袖了一個錦包兒來,打開,裡面銀托子、相思套、硫黃圈、藥煮的白綾帶子、懸玉環、封臍膏、勉鈴,一弄兒淫器。 写到这里,google起来才发现,难怪我完全没法想像淫器的样子,因为我读的明崇祯版,简直近乎是个“洁本”了,一到关键用法,它就以省略号代替了,WTF!而维基文库有全书,上面那句话之后,还有长达几百字的教程。就摘一句吧,摘多了怕引起不适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 这里 : 那妇人仰卧枕上,玉腿...

《金瓶梅》里的人如何筛酒?

西门庆家的人,喝酒跟喝水一样。在家喝,出去喝,喝完来家上炕前还要喝。去偷情先喝酒,云雨之后还要再支起摊子喝两杯才能提裤子走人。也不知道是当年的酒太好喝还是当年的人瘾大量好,就算像我这样差不多也离不了酒的人,看到这些场面也不禁咋舌。 不过,后来知道,好喝倒也不一定,但能喝这么多,主要还是酒的底数低。 据说《本草纲目》曾有记载: 烧酒非古法也。自元时始创其法,用浓酒和糟入甑,蒸令气上,用器承取滴露。凡酸坏之酒,皆可蒸烧。 这里说的烧酒,也就是现在的白酒。而元代以前,没有这样烈性的酒,大家喝的,无非是米酒一类度数很低的酒。而古时的米酒,也不是现在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虽然可能有点儿浓稠,但质地是均匀的。那时的米酒,可能样子看上去和醪糟更为接近,水和米混做一谈,喝之前需要“筛”。 《金瓶梅》是本奇书,酒色两字贯穿始终。据说总共一百回里,关于性的详细的描写就有36段。而要说到酒,就更不得了,只有第25回和第62回没有提到酒,其它的88回每回都在喝酒。一喝起来还经常要转摊。 喝酒倒是不稀奇,但“筛酒”这件事看多之后,就过不去了。有天突发好奇,想知道“筛酒”究竟是在干嘛。 看了很多文章,最直观的当然如我开篇所讲,因为酒内有酒糟,喝前得“筛”,才能保证入口顺滑。这种解释,在只有一个“筛”字的时候是很好用的,比如: 西門慶另打開一壇雙料麻姑酒,教春鴻用布甑篩上來,鄭春在旁彈箏低唱,西門慶令他唱一套「柳底風微」。  但有些时候,《金瓶梅》里的“筛”字后面,还会加一个“热”字,比如: 上的床來,叫春梅篩熱了燒酒,把金穿心盒兒內藥拈了一粒,放在口裡咽下去,仰臥在枕上,令婦人:「我兒,你下去替你達品,品起來是你造化。」 这时候 ,好像筛就不只是筛,还同时包括了加热,那想像中的器皿便要起变化。比如单纯的“筛酒”,用纱布就可以完成。但要同时加热,就得复杂许多。有可能得是个金属的容器,上边包着纱布,一边过滤,下面还有个“红泥小火炉”,一边加热。 “筛酒”这件事,在上面两种情境里仿佛都可以靠想像取得了逻辑自洽。 但是,且慢,还有细心的读者注意到了,上文引用的这一段里,春梅筛的是“烧酒”。哎,肩膀掉下来,信仰又崩塌了。按道理,烧酒是蒸馏过的白酒,该是不需要过滤的,为啥还用“筛”呢? 想了半天,想到两种可能。一种《金瓶梅》里说的“筛”,也不一定就是真的“筛”,有时候还可能是种习惯的沿用,就像现在有些...

Windows系统用Gitbook零基础自制电子书经验分享

图片
废话 之前因为纪念骑行川藏十周年,想要把骑记整理成电子书。因为我在那篇序言里提到没有制作电子书的基础,还不知道如何开始。有好心的朋友就私下给我推荐网上的教程,但那个时候,我还在忙于处理文字,离进行到实质制作阶段还有一定距离,敬谢之后收藏起来,准备到时研究。 没想到,终于处理完文章,要开始着手的时候,收藏的教程一个都不见了。我记得我都放入收藏夹的,打开浏览器却没有。想要再问别人说啊你以前推荐给我的教程能不能麻烦再发一遍,又觉得不好意思,没准人家也要重新去找半天,而且显得就很不礼貌,像是别人送你的礼物,随手丢掉了一样。于是,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自己找吧。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教程里打滚了半天,最后锁定在一篇知乎文章里, 《自己动手制作电子书的最佳方式(支持PDF、ePub、mobi等格式)》 ,这篇文章专注于一种方法,看上去很像是在手把手教,很适合我这种毫无基础,只会照猫画虎的人。 说干就干,按图索骥,虽然最后差点功亏一馈,经过不戒的帮忙才形成初稿,但总归问题解决了,我的电子书最后也顺利成形,为朋友们献了礼,又学到了新手艺,这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。 老早打算,完成后写篇教程把制作过程和大家分享。因为matters的朋友们,也许有制作电子书需求的人不在少数,毕竟大家都埋头写了那么多字。很多人经历过其它网站的停运,辛苦写成的文字蚂蚁搬家移往另一处。万一不幸新的住所也不牢靠,就很让人气馁。网络总归是别人的地盘,生死由人,也许做成电子书存在本地,或者去中心保存在一些朋友那里更可靠呢。单纯当做备份也好,翻起来方便。尤其对于墙内的朋友,如果想把自己在墙外写的文章推荐给墙内的朋友,没有比做成电子书更好的方法了简直。 当然,有自信的话,还可以拿去换钱,就更不在话下。 好了,废话结束,进入正题。本篇主要参考上面提到的知乎文章,加上本人经验补充。本来想着就不要一步步copy了,但是又担心源文章有朝一日被隐藏或者删除,我这篇变成看不懂的残篇,所以还是采用引用+补充的方式。 想说,只要开始,就能到达。不要怕麻烦,这是开始前你得给自己做的心理建设! 正题     第一步:安装markdown编辑软件 Markdown我也是小白,不过只要不是非常复杂的排版,简单使用的话上手非常容易,不用担心。 至于软件,市面上有很多,这里有一篇知乎的 介绍文章 ,供大家参考。我自己用的Typora,...

端午

带父母上了一趟龙泉山,走的不是318大路,而是条小路岔出去到半山,再和318汇合,再到山顶。坡很陡,开着空调,捷达二档跑起来都很费劲。 我妈一边走一边感叹,怎么还有人呢,这深山里?我说一直走,一直都有人,可以走到西藏。路遇骑行客,跟我妈说你看我当年也来骑过龙泉山,后来还一直骑到西藏。我妈很惊讶,你从这里骑到西藏吗?是啊,你不知道吗?你不说我咋能知道。我以为我告诉过你呢。没。那你那是干啥呢?骑了多少天?35天,瘦了20斤。莽,上次说你走路走得晒蜕皮,我都心疼得不行。谁知道你天天说锻炼身体,结果是糟践哩。 仔细回想,原来我记岔了。我记得在某次瞒着她的长途旅行中,接到她打来电话,惊慌失措后还是坦白了。一直以为是十年前的骑行路上,刚才仔细想想,原来是七年前的新疆自驾,就在富蕴县城,李娟和她的母亲、姥姥曾在那里生活过。那天,我在富蕴的街头,看到卖鱼的人,三轮车上载着的那一条,大小超出我的想像。我跟同伴说,没准这就是差点要了圣地亚哥老命的那条马林鱼。他哈哈笑。接着我的电话就响了。 路上聊起父母年轻时的事,老妈从老姐妹那里进货端午节香包,拿去市里赶庙会卖掉。我记得那件事,不是很清晰。问她,说去了两天,赚了一百块,买了块缎子做了个袄。 说哥娃娃亲订的那媳妇现在自己便开着一家香包店,有一年,她和哥路过,回家之后才说起,哥还怪她当时不说,不然可以进去看看,照顾一下生意。 我问老爷子,达,我哥那个娃娃亲订下的媳妇叫啥你记得不?问了两遍,他还在沉吟,我妈率先想起了答案,脱口而出:于平!我翻了个后排落座的我妈看不到的白眼,说你看你,让我达说名话嘛,你老抢答。她嘿嘿一笑。 说是于平七岁那年,两家大人做主,和我哥订了娃娃亲。十年后,我哥考上了大学,于平名落孙山,我爹一纸“休书”,退了那门亲事。 我问妈,你们当年给人订娃娃亲,现在觉得荒唐不?她说我本来就说不订,你达嘛,你又不是不知道,给你爷都没商量,直接去送了礼,娃娃就带来家里了。你哥那时候乖的,还给姩女子拿了牙西瓜,说给你吃。后来你达退亲时也没给你哥商量,我还怕你哥有意见,结果回来一说,你哥淡淡地说,退就退了,我本来也说。我说我哥肯定早都想退了,只是太”仁仪“了,话说不出口。我爹帮他做了,没准长出一口气。 我再问爹,订亲时送了多少礼啊,我爹说一百块。退亲时还给人了没啊?还了。还一百块?噢。一百块十年其码该还1000呢,你占了人家大便宜。 写到这...